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人民政协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11-09 12:34:04 来源: sp20241109

  图①: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付海燕摄(影像中国)   图②:护河人员在贵州省黔西市素朴镇马路河清理水草和打捞漂浮物。   周训超摄(影像中国)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市山镇包坊村蜜桔湖景区。   谢 东摄(影像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生事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何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扎实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凝聚政协智慧、贡献政协力量。

  完善政策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近年来,我国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各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经过调研,委员们发现,相关工作中仍存在政策衔接和部门协同不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路径偏弱、相关试点比较分散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体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车俊建议分类施策,对森林、河流等纯公共性生态产品,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产品财税支持、生态保护补偿等;对碳排放权和排污权等准公共性生态产品,强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产品定价机制、绿色债券等;对生态农产品、旅游产品等经营性生态产品,强化生态产品认证推广体系、公众参与、绿色消费、绿色信贷等政策支持。

  谈及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建议:“在现有公共性生态产品、经营性生态产品、准公共性生态产品的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自然资源的权益人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一步细化生态产品的类型,并据此建立起权责关系分明的生态产品保护、利用与交易政策保障体系。”

  近些年,贵州等西部省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体系,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赵永清关注的重点之一。“应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治理价值提升机制,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将生态功能贡献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省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留下的废弃矿山及塌陷区纳入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范围。”赵永清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郑斌勇在调研中发现,综合性、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缺乏整体性。“应加快生态保护补偿专项立法进程,推进各部门单项补偿机制有效融合,实现‘统筹’补偿、‘统一’补偿。同时,建立科学的生态保护补偿计算标准,更多引导生态保护地区发展优势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生态+产业’,转为‘造血式’可持续补偿。”郑斌勇说。

  “除了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建立公平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配机制也十分重要。”高吉喜提出,应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参与者的贡献得到回报,包括技术贡献、创意贡献、劳动力贡献等。同时,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等。

  重视保护修复,强化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建议,“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实现旱区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支撑水资源植被承载力评估,服务生态保护修复适应性管理需求,提升生态风险预警及应对能力。”

  此外,朴世龙还建议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科技保障机制,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能力:“建立跨部门统筹推进、分工明确的协作联动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研究制定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后期管护、监测评估、适应性管理等标准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支撑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升。”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注意到,相关工作中还存在着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稳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等问题。他建议:“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主线,加大环境协同治理力度,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如何强化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畅通生态富民路径?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成岳冲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的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坚持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方式标准化、发展模式绿色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的方向,支持形成生态产品集群发展。在严格遵照“三区三线”划定前提下,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口状况、产业特色,尽量满足“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产、二产、三产”协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动态调整空间布局,高效推进产业发展。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还需加强自然风险综合防控,安全有序推进生态产品开发经营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建议,应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相关开发经营项目要规避地质灾害高发区;加强气象、水文、地质及生物灾害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和信息化建设,适时开展自然灾害保险;加强对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的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和政策引导。

  深化探索实践,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探索实施GEP(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及其结果应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结合广东深圳的探索实践及调研了解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原厅长鲁修禄认为,当前GEP核算及应用还面临核算工作难度大、核算方法待完善、核算结果应用窄等问题。

  为此,鲁修禄建议,加快GEP与已有生态价值实现途径的衔接,开展全国统一的GEP核算,并按各省份核算要素、规模等划分为几类地区,据此由中央财政在每年转移支付资金中确定一定比例进行转移支付;抓紧完善GEP核算规则和方法,由国家统筹研究不同类型、区域的参数,各地根据实际规范选取,使核算结果具备地区间的横向可比性、年际间的纵向可比性。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畅通生态富民路径,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实践。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建议,继续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加强两山合作社建设,支持地方开展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加工业为重点贯通产加销,以休闲旅游业为重点融合农文旅,以农村电商为重点对接科工贸,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更好推动共同富裕,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着眼于加快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水利厅厅长叶敏提出,深挖潜力,大力推进林产业综合发展。依托不同地区独特资源禀赋,加强行业扶持指导,实施放养、共生、林下经济等生态模式,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探索,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总结深化经验做法,建立“资产+”绿色融资模式,推动生态资源权益及其收益权等质押融资模式创新。

  “我们希望通过试点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王金南建议,应进一步加大试点示范力度,切实强化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地方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总结各地创新做法、实践经验和突出成效,加强宣传推广,共同打造一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板。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6日 18 版)

(责编:卫嘉、杨光宇)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request_var() in D:\eoffice\webroot\general\login\index.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