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0:16:05 来源: sp20241110
心脏病患者能否安全接受其他手术(名医讲堂)
心脏像水泵一样,推动血液流向全身的组织器官,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有一颗功能稳定的心脏,是患者接受其他疾病诊治的基础,尤其是接受较大非心脏手术所必需的。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患者接受了心脏手术治疗。这些患者和家属往往有这样的疑虑:心脏病患者接受其他手术的风险大不大;心脏手术后,再接受其他手术是否安全;同时发现心脏疾病和其他脏器疾患,如何选择治疗顺序等。
研究显示,全球每年非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1%,死亡率为0.8%—1.5%,其中42%属于心脏并发症。据此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45万例心脏并发症。这提示我们,在患者就诊过程中,需要医患双方时刻关注患者心脏的问题,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非心脏手术期间更易引发或加重心脏疾病。临床研究发现,非心脏手术发生心脏并发症的概率高达5%,如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胆手术、胃癌根治术、开放的下肢血管重建、截肢术、血栓切除术等。手术和创伤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多为组织损伤导致躯体应激反应,交感—迷走神经系统失衡;同时由于失血、失液等因素进一步加重躯体的应激反应。而外科手术过程本身可导致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二者均可导致心肌氧耗增加,从而发生冠脉血栓事件,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手术大多针对瓣膜性疾病。对于反流性瓣膜病,如果是轻中度反流,症状无或轻微,无明显非心脏手术禁忌,一般可以安全接受非心脏手术;瓣膜重度反流,如无症状,左心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也可以安全接受非心脏手术;瓣膜重度反流,有症状或左心射血分数小于30%,积极的内科治疗后,可以进行非心脏手术。狭窄性的瓣膜病影响心脏的输出量,狭窄严重,可以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心脏代偿能力低,若有症状,建议先行心脏手术;若无症状,则可以进行轻中度风险的非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如果瓣膜功能正常,心功能正常,可以接受非心脏手术,但要注意调整抗凝药物。
冠心病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患者有不稳定心绞痛,冠脉狭窄大于75%,虽经积极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往往需要进行有创治疗,如冠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手术。这类患者如果需要非心脏手术,要针对疾病安排手术顺序。如果患者是良性肿瘤或恶性程度低的疾病,应先考虑实施内科冠脉球囊扩张的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在3—6个月抗血小板治疗后,再行非心脏手术;如果是恶性肿瘤,可以先施行冠脉搭桥术,因为这一手术对抗血小板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可以随时停止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尽快安排恶性肿瘤手术。
对于已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由于要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所以择期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可以术前5—7天停止服用抗凝药物。在停药期间,可以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术前还需进行专业监测,以防范出血风险。
总之,心脏病患者,经过积极评估,可以安全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但前提是必须去正规且临床综合水平较高的医院。
(作者张超纪为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人民日报) 【编辑:于晓】